重點加強臭氧污染防控,2020年東莞生態環境治理將迎來“拐點”
2020年1號令指出,廣東將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、突出打好碧水保衛戰、扎實打好凈土保衛戰,全力以赴推進深圳—東莞茅洲河共和村、汕頭練江海門灣橋閘、惠州淡水河紫溪、東莞石馬河旗嶺、東莞運河樟村等5個斷面水質消除劣V類。加強優良水體達標攻堅,強力推進揭陽榕江北河龍石和榕江南河東湖、東莞東江南支流沙田泗盛、惠州沙河河口等6個斷面水質穩定提升至Ⅲ類以上。
其中,打贏藍天保衛戰以臭氧污染聯合防控為核心,協同控制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,今年重點做好冬春季的細顆粒物和夏秋季的臭氧污染防控。2019年,廣東全省PM2.5持續改善,全省空氣質量六項主要污染物以及珠三角PM2.5濃度實現連續5年達標。但在PM2.5改善的同時,臭氧問題日益顯現,2019年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在全省達到了64.1%。
東莞是全省7個臭氧未達標城市之一,臭氧年均濃度為191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上升22.4%,成了影響全市空氣質量好轉的“卡脖子”問題。東莞今年將緊緊扭住重點區域氮氧化物(NOx)和揮發性有機物(VOCs)減排這個“牛鼻子”,重點加強臭氧污染防控,有效改善空氣質量。
11個斷面中,深圳—東莞茅洲河共和村、東莞石馬河旗嶺、東莞運河樟村、東莞東江南支流沙田泗盛等四個斷面與東莞有關。過去一年,全市4個斷面水質逐步有效改善,茅洲河共和村斷面穩定達到V類水質目標,石馬河旗嶺斷面水質基本達到V類;沙田泗盛斷面水質基本達到Ⅲ類;樟村斷面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48.5%、氨氮下降41.8%,距離V類水質標準仍有一定差距。今年達標形勢比較嚴峻的斷面是運河樟村斷面,消除劣V類水質主戰場將集中在東莞。
市委十四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,今年堅定不移推進全市污染防治攻堅戰,強化污染源管控和減排工作。持續攻堅茅洲河、石馬河、東引運河、東江下游片區等四大重點流域整治,實現國考斷面全面達標。同時,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,提升固廢處置能力,夯實土壤污染防治基礎,確保今年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,迎來東莞生態環境治理的“拐點”。